摘要:笔者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典型电路案件的案例,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中有关对发明专利申请的规定,以及处理后期案件进入实质审查时遇到的审查意见来分析电路发明专利申请的撰写技巧。
关键字:发明、电路、芯片、公开充分。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力电子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是集成电路的发展迅猛导致我国电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与日俱增,但是这并不代表电路专利申请的质量也随之提高,因为很多电路领域的专利申请都是应用型的技术,也就是说我们大量的电路专利申请是改进型的,而不是开拓性的,因为很多有价值的芯片的研发均是国外完成的。我们利用已有的功能强大的芯片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属于改进型的发明,那么,如何将这些改进型的电路发明专利申请写的更好将是本篇讨论的主要内容。
二、直接利用已有的芯片解决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
有一些技术可以直接利用新研发出来的芯片解决很久以来没有解决的问题,而不需要对芯片进行任何的改进。因为目前芯片制造商为了扩展自己产品的应用领域,均在研发阶段就将自己的芯片设计为符合标准协议和标准接口的类型。这样,使用者可以将新型芯片直接与目前已有的设备进行无缝连接,从而节省设计成本和缩短研发周期。
下面结合实际案例详细说明这种直接利用已有的芯片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的情况。
申请号为“200910163377.8”,发明名称为“一种多路音频采集系统”的专利申请。
该申请直接利用德州仪器(TI,Texas Instruments)生产的TVL320AIC32芯片和TVP5158芯片进行连接,可以处理一路立体声信号、四路语音信号和四路视频信号。解决了目前现有技术中利用两片PCM1801(单片PCM1801只能实现两路音频信号的采集)实现四路音频信号的采集带来的硬件体积较大、成本较高的问题。
TI公司提供的TVL320AIC32芯片的技术手册中明确提出该芯片一般独立使用,一般不与其他音频芯片串接级联使用。但是,该申请的发明人首次将TVL320AIC32芯片与TVP5158芯片级联顺利实现了串接级联使用,并且TVL320AIC32芯片与TVP5158芯片级联采用管脚直接连接的方式,两个芯片的管脚之间没有添加任何驱动单元和信号转换单元。
该申请的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中指出“说明书中只是简单地描述将两者的相应管脚相连即可实现多路音频采集,然而一方面不清楚其能否直接相连,即两个的信号格式是否是一致的,另一方面仅仅将相应管脚相连也是无法实现多路音频采集的,申请人并没有给出相关的能够有效实施多路音频采集的技术手段,如时序图等,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说明书记载的内容无法具体实施”。
分析审查意见可见,该申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开不充分。但是审查意见指出的两个芯片的信号格式是否一致,能否直接相连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这两款芯片的技术手册是公知技术,技术手册中对芯片的性能、内部构造、每个管脚的信号格式等等均有详细的介绍。因此,根据两个芯片的技术手册可以获知这两款芯片是否可以直接互联,可以直接互联的前提是信号格式必须一致。审查意见提及的第一个方面可以用提供两个芯片的技术手册作为公知技术的证据的方式说明这两个芯片可以直接相连。
对于审查意见的另一个方面关于如何根据两个芯片的时序实现多路音频采集的,申请人还要继续根据技术手册来提供两个芯片相应管脚的数据定义,但是存在一个问题是,技术手册中仅是对自己的芯片的管脚的数据定义,没有对其他互联的芯片的管脚的定义及初始化。因此,申请人将如何控制两个芯片的初始化及相应管脚的相互作用的技术特征添加进来就会造成修改超范围,将不符合专利法第三十三条对申请文件的修改的规定。
更进一步讲,假设申请人认为没有必要解释如何控制这两个芯片进行多路信号采集,因为直接将需要采集的信号接到输入端接口,不需要进行任何控制,就能实现多路信号的采集。但是这会带来另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创造性的问题。既然两个已知的芯片仅是硬件上直接进行管脚互联,而软件上没有进行任何控制就可以解决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那这样的发明是没有创造性的。
申请人如果辩解说目前没有利用TVL320AIC32与其他芯片进行级联实现多路音频采集的技术,并且TVL320AIC32的技术手册中明确提出该芯片一般独立使用,一般不与其他音频芯片串接级联使用。发明人首次想到利用该芯片与另一个芯片级联实现多路音频采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没有存在的技术或不容易想到的技术不一定具有创造性。
因此,笔者认为对于这种直接利用芯片互联解决技术问题的案件在撰写时,一要将每个芯片的基本性能介绍清楚,并且将芯片之间互联的各个管脚的性能、初始化进行描述,主要是将芯片之间的互相作用表达清楚。因为两个独立的芯片直接相连实现某项技术肯定要进行软件上的初始化和控制,否则两个芯片无法正常工作而达到发明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该实施例中的芯片不是指微处理器一类的CPU芯片。因为,CPU芯片是处于主控位置,不需要其他芯片的控制就可以进行工作。如果CPU芯片的型号确定了,它的各项性能以及初始化的定义在技术手册中均可以查到。
以上介绍了利用芯片直接互联解决技术问题的情况,下面介绍两个芯片间接相连解决技术问题的申请。两个芯片间接相连指的是两个芯片之间不是管脚直接相连,而是通过中间芯片或接口实现互联。下面介绍的这类芯片主要是指微处理器一类的CPU芯片。
三、间接利用已有的芯片解决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
随着技术的发展,CPU芯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不仅计算能力提高,而且外围接口不断丰富,内部集成了很多功能,例如很多CPU芯片内部集成AD、DA等。因此,利用新的功能强大的CPU可以解决很多目前存在的问题。这样会涉及很多利用新的CPU的改进型发明。
下面结合实际案例详细说明这种间接利用已有的芯片解决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的情况。
申请号为“200810171204.6”,发明名称为“一种多功能车厢总线设备”的专利申请。
该申请利用飞思卡尔coldfire系列的MCF5235的微处理器有效解决了目前存在的利用两个CPU时带来的硬件系统庞大,控制复杂的问题。由于MCF5235包括一个主CPU和一个增强型时间处理器(ETPU,Enhanced Time Processor)。其中,ETPU可以处理一些与时间密切相关的参数,例如PWM调制、脉冲、步进电机控制和频率测量等等。因此,现在可以利用一个微处理器代替原来的两个CPU,使硬件体积减小,软件控制变得更加简单。
权利要求中可以只概括该设备的微处理器具有主CPU和ETPU,主CPU用于处理中断以及运行TCN协议栈等,ETPU用于控制脉冲宽度调制、步进电机、油嘴喷油及打火。
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中再详细说明如何利用该微处理器实现发明目,即微处理器中的主CPU与多功能车厢总线(MVB,Multifunction Vehicle Bus)子系统之间的连接关系,典型的是,MVB子系统与主CPU之间的三大总线是怎样连接的(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其次还包括两个芯片之间通过什么实现通讯控制,数据和地址缓冲器等。
这个案例说明有些芯片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时需要利用一些中间缓冲单元或转换单元来实现主控芯片和被控芯片之间信号的交互。因此,在说明书中必须要对相关连接关系进行描述,不能仅写利用新的微处理器或CPU直接与被控芯片相连解决了问题,这个相当于技术方案没有公开充分,本领域技术人员无法从专利申请公开的内容获知如何解决现有问题。
四、总结
以上结合具体案件分析了电路芯片的改进型发明申请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由于具体技术存在的应用差别,很难判断目前不容易想到的技术就具有创造性。而且,也很难给出一个标准限定芯片应用类申请中的说明书公开到何种程度相当于公开充分了。因此,此类案件还需要进一步地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