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申请说明书作为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撰写的技巧也已成为代理人关注的重点。在这一年多的工作中,通过与前辈们在工作上的交流以及自身在实际工作中所累积的一些经验,在这里想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对说明书撰写技巧上的少许感悟,有诸多不到位的想法还望读者批评指正。
说明书的构成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
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名称,名称应当与请求书中名称一致,且需简洁明确地表达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主题,名称应表明或反映发明是产品还是方法;
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所属技术领域,所属技术领域是正文的第一自然段落,一般采用一句话说明该发明或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或所应用的技术领域;
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申请人在这一部分应当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用于的背景,并通过相关检索确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可以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现有技术中应与申请专利的技术方案的用途相同,技术实质和使用效果最为接近的已有技术方案,客观地分析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或者不足;
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这一部分里主要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说明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客观推导出本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而不是发明人的主观愿望;
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顾名思义,即为针对说明书中所提到的附图内容进行简洁的说明,如果必须用图来帮助说明发明创造技术内容时,应有附图并对每一幅图作介绍性说明,并简要说明附图的编号和名称;
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这一部分应详细描述申请人认为实施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最好方式,并将其作为一件典型实例,列出与发明要点相关的参数与条件。必要时可以列举多个实施例,有附图的应对照附图加以说明,关键要支持权利要求,而且要详细具体。
上述六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申请文件的说明书,其中,我们将重点针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撰写进行介绍。
一、撰写架构的布局;
通常在撰写实施例之前需要对其架构进行一个布局,而布局直接决定了实施例的可读性,混乱的布局容易导致读者不能清晰的把握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方式。
由于撰写通信类型的案件较多,本文主要以通信类的案件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可以定位本发明方案的大致思想,比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位终端的方法、相关设备以及系统,可以直接在已有的室内覆盖系统中,根据上行定位信号来筛选用于参与定位的目标RRU,节约了成本和时间,并且在网络侧进行定位计算,降低了终端的功耗,只通过一次通信即可进行计算,大大降低网络负载。”这样的一段描述有利于读者一眼就能先把握住方案的核心思想。
其次,针对权要中一些词语进行不限定说明,例如:“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提及的“大于”或“小于”是用于划分预置界限,如果出现“等于”的情况,既可以归为“大于”,又可以归为“小于”,具体设定规则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来确定,故此处不作限定。”当然,除了“大于”或“小于”这类的说明以外,还能是“第一”或“第二”这些词的说明,比如它们仅仅限定的是不同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这一类的说明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后续实施例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
再次,就是开始描述方案所应用的场景,然而不需要穷举所有的场景,大多数情况下,只需要针对其中最常用场景进行介绍,并介绍一些该场景内的其他相关模块,例如,可以通过这样的表述来切入正题,“应理解,本实施例中应用于室内分布式基站系统,在该系统内进行室内定位。室内分布式基站系统采用了数字技术、分布式基站技术、中央处理器和数字信号处理等智能处理技术和设计思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通信网络中也可以通过增加其定位功能实现本方案,此处不作限定。”不但对方案实现的背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也是说明方案实用性高的一个好方式,这部分内容要贴切,如果发明人无法提供较多的资料,最好能通过官方的介绍来获取这些内容,不准确的内容容易误导读者。
进而,我们开始分别对各个实施例展开描述。为了准确清楚的描述实施例,可以先将针对权利要求书中的独权部分进行描述,且描述的内容可以使用通俗的语言说明独权中各步骤之间的联系,每个步骤中包含的技术特征含义,与现有技术相关的一些内容都可以作为独权对应的实施例内容,尽可能地丰富实施例,但是不要过于详尽地描述具体实施方式。那么具体实施例方式就应该通过后续的实施例阐述。将从权按照不同的实施内容进行分类,将实施例方式接近的从权归为一类,然后在独权对应的实施例之后针对每一类实现方式分别展开描述。
描述从权对应的实施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保证可实现性,虽然很多时候我们会扩展一些实施方式,但是一定要确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代理人撰写的实施方式来获取这个结果,而不是天马行空地编写实施例,我们更应该遵循客观事实;
第二、用词的谨慎性,在说明书中往往会因为文字较多而忽略了用词的准确性,可能会出现极端用词,例如“A只能包括B”,虽然本方案中A包括B这个特征是唯一的例子,但是我们不能排除还可能存在其他的方式可以实现,所以不应该写地过于限定,采用“可以包括”来形容会更准确;
第三、附图的重要性,在很多时候,当交底书中没有足够多的附图材料时,不宜放弃附图的使用,而是以读者的眼光去分析用一个什么样的附图可以更好地理解说明书所说的内容。对于通信类案件,如果出现交互场景时,采用交互式的附图描述会更清楚。
二、修辞手法的运用;
通常在撰写有益效果的时候,为了增强语势,有必要采用一些修辞手法。我会比较倾向采用排比的方式来表达有益效果,因为这种方式容易让读者发觉本发明确实会有更好的效果,甚至在心理上会放大这样一种感觉。
例如,当形容一种戒指时,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本发明所设计的戒指,第二金属层中覆盖住第一金属层的部分被磨损,可以露出符号凹槽部分的字体或图形,工艺简单,外形美观。它是一面镜子,照射出爱的光辉;它是一口时钟,见证着岁月的流逝;它是一支画笔,描绘出美好的未来,从而体现出时光流逝后承诺不变的美好寓意。”
三、生活元素的迁移;
最后要提到的是,在完成方法实施例后最好可以写上一段应用场景,何为应用场景?应用场景就是把我们这个方案套用到实际应用中该如何实现的方式,也就是把方案“落到地面上”。
这部分内容看似不作为重点的部分进行介绍,但是往往这部分是申请文件中容易出彩的一部分。应用场景是一种方案实现的具体方式,所以更注重细节的描述,例如在有用户参与的应用场景中,就可以把用户对方案的操作方式也写入应用场景中,这样能够体现出人机交互的合理性。
四、结束语;
每一位代理人都在时间中不断地磨练和修行,也许短时间内会面临许多迷惑和不解,也许一段时间后自认为找到了技巧,然而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作为一名合格的代理人,更应该有的是对这个行业的热爱,珍惜自己处理的每个案子,这些案子不仅仅是给客户的交代,更应该是出自代理人精心雕琢的作品,有自己的风格,又不失合理的表达。
|